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同人與台灣漫畫史


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「どうじん」,原指有著相同志向的人們、同好。是動漫文化的用詞,指「自創、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」,或「自主」的創作。它比商業創作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,以及「想創作甚麼,便創作甚麼」的味道。同人誌則是這種創作的自製出版物。這個文化圈則被稱為「同人界」。

台灣三大同人聚會

Fancyfrontier開拓動漫祭

CWT台灣同人誌

GJ同人誌

台灣最早的漫畫同人結社,便該是指由葉宏甲、陳家鵬、王花、洪晁明與林何世,在1940年於新竹組成的「新高漫畫集團」。結成當時皆為高中生的五人,積極地發表創作之下,在新竹地區的藝文界得小有名氣,葉宏甲甚至還前往日本深造;但由於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,使得他們的活動也隨之停止。直到 1945年八月,戰爭宣佈結束,新高漫畫集團同人葉宏甲、陳家鵬、王花、洪晁明四人,便隨即響應當時開國語補習班的黃澤祖號召,共同為台灣戰後第一本雜誌《新新》(19451947)催生;由當時有志每人繳交千元作為發行資本,而從採訪寫稿畫圖收稿到招廣告,乃至編輯校對至投寄,則皆由葉等四人一手包辦。《新新》月刊前後總共刊行了八期(但因四五期為合刊,故實質上只出版了七本),每期的發行量約為五至六千份;起初是以新竹為中心發行,於第六期起則轉移至台北。然而這本可說是台灣於戰後的第一本藝文同人雜誌,卻因為當年眨眼跳五倍的急遽通貨膨脹與二二八事件的影響,導致其難逃宛如流星一閃瞬間即逝的命運。在這以「用自己的語言講自己想講的話,促進對祖國文化的接觸與交流」為主要編輯方針,封面四套色橡皮刻板的菊八開,每期二十頁之中日文章交雜的雜誌裡,不但有小說、詩、戲曲、音樂也有藝評,另外也固定有兩頁漫畫篇幅,留下了當時文化人在脫離日本統治之後,對於台灣文化前途的抱負與思想。這也使得《新新》至今也成為研究光復初期台灣藝文界活動之主要珍貴史料。

新竹是台灣的漫畫發源地
新竹地靈人傑, 孕育出不少傑出的漫畫家,早期如陳定國先生、葉宏甲先生、劉興欽先生,之後也誕生了阿推、曾正忠、賴有賢等漫畫好手。

葉宏甲(1923年-1990424日)是台灣漫畫家。出生於新竹市
代表作為《諸葛四郎》。
洪德麟譽為「創造台灣第一名英雄偶像」的漫畫家。
一九五八年《漫畫大王》創刊,大華文化社的老闆黃宗葵力邀葉宏甲為他雜誌創作連載,葉宏甲之前為大華文化社的日本民間故事集畫插圖,合作相當愉快。他也很高興的接下了連載的邀約。「諸葛四郎」的第一作「大戰魔鬼黨」就這樣轟動登場。本來只想畫個十幾回,沒想到熱情的支持信件大量湧至,這一畫竟讓「諸葛四郎」紅遍全台。讀者的迴響是他畫下去的動力。每天一大早醒來就坐上畫桌直到晚上十一、二點才歇筆。靈感泉湧而出,他同時也為《少年世界》和《少年》二本《漫畫大王》姊妹誌創作「青獅城風雲」、「桃太郎」……等作品。《漫畫大王》易名《漫畫週刊》繼續發表「決戰黑蛇團」、「大鬥雙假面」、「大破山嶽城」、「大戰雙騎士」、「龍虎十劍士」,殺得許多人的童年跟著「四郎、真平」的安危七上八下,魂牽夢縈。

「諸葛四郎」的迷人在於其敵對惡徒的假面,造型多變,身分特殊,總教讀者為之困惑不已,其懸疑及緊湊的情節總令人為之神經緊繃,娛樂效果耐人尋味。不少人的童年莫不成了標準的四郎迷,「諸葛四郎」成了甜美的記憶。
一九六一年春節,「大鬥雙假面」被拍成台語片上映,一九七六年又被香港卲民由影星唐菁主演再現銀幕。

一九六三年,《漫畫週刊》受日刊的漫畫單行本給終結後,葉宏甲成立了『宏甲出版社』發行新作,同時將五、六年來的創作全新的再版,使新生代的漫畫迷也可見識他那迷人的「諸葛四郎」、「雙生童子」、「真假王子」的丰采。

陳定國(1923年-19901126日)是台灣漫畫家。出生於新竹縣新埔鎮
洪德麟譽為「獨創鳳眼美人的少女漫畫家」。
1931年獲新竹州圖畫比賽第一名。
1952年敬軍漫畫比賽第一屆囊括一、三名。
1953學友月刊發表《三藏取經》。
台灣首次參加世界性畫展由日本舉行,所指導之學生陳秀綾獲最優等獎。
1957漫畫週刊起連載《孟麗君》、《呂四娘》。
1958少年世界刊登《王寶釧》。
1963年起寫作《台灣民間故事》、《中國民間故事》、《世界民間故事》共354集、《精采故事集》500餘集。
19991126日去世。

劉興欽(1934413-)是台灣漫畫家發明家,小名阿欽。出生於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(註:今豐鄉村)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。
代表作為《阿三哥與大嬸婆》、《機器人與阿欽》系列。
漫畫類:丁老師、小聰明、阿三哥、大嬸婆、機器人、發明趣譚、放牛校長與阿欽、無字漫畫、小貝貝、大嬸婆在美國等兩百多本。
兒童文學類:沒有媽媽的小羌、小銅笛、小畫眉學飛、內灣故事、大山背故事、田寮坑故事、山中茶水天上來等。
輔助教材纇:認識ㄅㄆㄇ、幾何型創意畫、手型創意畫、A.B.C創意畫。

雞籠生漫畫集
臺灣漫畫在廿世紀初的日本統治時代,即受日本「潑克」文化(潑克是英國20世紀初的一種受歡迎的諷刺刊物)的影響而發行《臺灣潑克》期刊,但臺灣漫畫家對本土的意識濃烈,創作均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。1927年楊國城與陳繼章二人繪製一幅臺灣總督立於資本城之政治漫畫,而遭處分。1930年代日本兒童漫畫的興起,洪晁明及許丙丁等受日本流行漫畫影響而創作,如洪晁明的《建設阿婆》及許丙丁的《現代封神榜》。據洪德麟《臺灣漫畫四十年初探》所述,1935年雞籠生出版之《雞籠生漫畫集》為臺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。

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有《雞籠生漫畫集》第二集,雞籠生(原名陳炳煌)是位業餘的作家及漫畫家,同時也是簽字蒐集家,他所學的雖不是文學,沒進過美術學校,也未曾拜過名師,但天性喜歡遊歷、寫文章、繪漫畫。

光復後雞籠生到過日本,又去金門,後來他將遊日時所作的漫畫,在金門寫生的幾幅鉛筆畫,再加上日常的見聞,感想及歷年所集簽字的人物漫畫等,一百多幅,編成單行本,自己投資、印刷發行。

《雞籠生漫畫集》第二集係將已刊登於「自由談」和「豐年」等刊物上,及尚未發表過的漫畫,編成為冊,內容包括有:金門風光、寶島名產、職業婦女、山地習俗、東遊速寫、農村漫畫、都會百態、名人簽字等篇。

金門風光為作者漫遊金門時所繪;東遊速寫,內容為介紹戰後的日本狀況;名人簽字,其中許多簽字者已作古人,有的是曾蒞臺的友邦人士。


<<以上資料為網路收集>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